“被开工”三年传言不止,争议颇多的北京新机场项目在经历了漫长的“准备期”,遭遇无数台前幕后纠葛与较量之后,终于最终落定。
“新机场将在今年启动一些局部建设及拆迁工作,2014年到2016年全面开工建设,争取2018年完工,当年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日前,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朱文欣在中国机场发展与扩建国际论坛上首次准确地给出了北京新机场的建设计划。
准备工作就绪
据朱文欣介绍,早在首都机场T3开工建设之前,新机场的选址工作便已经展开,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国家发改委)会同解放军总参谋部、空军、海军、民航局以及北京、天津、河北成立了选址工作协调小组,并最终确定了将新机场建设在目前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以及河北廊坊广阳区之间的地块。
但由于背后诸多方面利益博弈的存在,新机场这一被北京市政府定位为“振兴南城”的重要项目并未如地方政府所愿开工建设。
“去年12月22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已经对北京新机场项目的建设做了批复。”据朱文欣透露,“在此之前围绕新机场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2011年完成了建筑方案的招标工作,去年完成了立项的前期准备,并在预可研报告获批之前便已经启动了可研报告的编制。”
巨大投资将强势拉动北京经济
据了解,新机场规划建设民用跑道6条,其中本期建设4条。除了3条南北方向跑道之外,还根据北京东南方向航班为主的特点,专门设计了一条斜向跑道,主要用于起飞以提升运行效率。新机场的投入将非常高。据了解,机场工程的投入初步估计就将超过700亿元。新机场建成后,其旅客容量十分惊人。按照规划,从航站楼的设计能力看,初期建设共有4500万人次/年的吞吐量。跑道的能力要大一些。预计2025年,旅客吞吐量能够达到7000万人次/年左右。
新机场建设工程带动了一系列的配套建设项目。如根据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07-2016年)显示,一条从中心城区至北京新机场的轨道交通快线将投入建设,线路暂以北京南站起始,长37公里,实现全程半小时到达。这是建设北京新机场重要的配套工程,约投资197亿元。
如果只算机场建设的初步投入和配套的轨道交通,投资额就已经高达近900亿元。即使在5年之内平均分配,每年的投资额也达到180亿元。换句话说,这相当于每天投资5000万元,一直持续5年。
城南受益
同时,北京提出未来3年城南发展思路、任务目标。新机场建设是首都经济的新引擎、城市的新地标,北京要在3年时间,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推进北京新机场建设,超前谋划临空经济区。
城南地区要改善生态环境、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创建宜居宜业新区,将城南地区打造成为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的重要承载地。同时,将加大招商力度,集中在城南地区布局一批重大高端产业项目,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将城南地区打造首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增长极。
未来3年,北京将在城南地区布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城南地区将构建南部高技术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和南中轴商务文化发展轴,形成“两带一轴多园区”产业空间格局。此外,城南地区还将严格产业准入条件,吸引用人少、占地少、用水少的高端、高附加值产业项目落地。
北京自2010年北京正式启动城南行动计划以来,各项规划、土地和投资持续向城南地区倾斜。目前,丽泽金融商务区等20余项重点规划已编制完成。近3年累计安排市政府投资370亿元,完成行动计划项目投资2100亿元,带动全社会完成投资4500亿元。